单选题
1.教育的发展受到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等因素制约,但是教育也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对社会政治经济的能动作用,这表明教育具有( )
A.永恒性
B.历史继承性
C.时代性
D.相对独立性
▼
D【解析】考查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含义。
2.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陶行知
C.杨贤江
D.陈鹤琴
▼
B【解析】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与创造”“学校即社会”。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反映了杜甫当时的( )
A.激情
B.心境
C.热情
D.应激
▼
B【解析】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散性的心理状态。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的、猛烈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速紧张的情绪状态。“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指的是心境。
4.( )的人往往表现出不爱与人交往,动作迟缓,孤僻,胆小,敏感,深沉的特质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
D【解析】抑郁质类型的人情绪体验深刻,细腻持久,情绪抑郁,多愁善感,思维敏锐,想象丰富,不善交际,孤僻离群,踏实稳重,自制力强,但他们的行为举止缓慢,软弱胆小,优柔寡断。
5.某班在“每月一星”的活动中,将表现好、进步大的学生的照片贴在“明星墙”上以示奖励,这样的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品德评价法
C.指导实践法
D.陶冶政治法柯
▼
B【解析】品德评价法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促使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督促其不断进步的一种方法。故选B。
6.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中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 )
A.勤奋感
B.自主性
C.自我同一性
D.亲密感
▼
C【解析】中学生是埃里克森的自我统一对角色混乱时期。
7.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把认知、审美、创造的需要归入( )之中
A.安全需要
B.尊重、成就需要
C.自我实现需要
D.归属和爱的需要
▼
C【解析】马斯洛把认知、审美、创造的需要归为自我实现需要。
8.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 )
A.《学记》
B.《论语》
C.《尚书》
D.《孟子》
▼
A【解析】《学记》中论述了很多教学原则,如教学相长:“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循序渐进:“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等。
9.奠定了教育心理发展基础,确立了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的著作,西方第一部《教育心理学》其作者是美国心理学家( )
A.冯特
B.斯金纳
C.杜威
D.桑代克
▼
D【解析】1903年桑代克撰写《教育心理学》一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10.德育过程的基础矛盾是( )
A.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
B.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D.受教育者与德育方法之间的矛盾
▼
B【解析】德育过程的基础矛盾是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